想骨力滿滿? 營養要跟上!

想骨力滿滿?營養要跟上!

骨骼是身體的支架,支撐我們行走、運動、甚至保護內臟。很多人以為骨質問題只發生在老年,其實從30歲以後,骨質就會開始逐年流失。如果平時飲食營養不均、缺乏運動或曬太陽不足,骨質流失速度會更快。長期下來,骨骼會變得脆弱、密度下降,增加骨折與行動不便的風險。

一、為什麼要顧骨質

骨頭會隨著年齡自然流失,尤其女性在停經後,荷爾蒙變化讓骨質流失速度更快。當骨骼變脆,跌倒就容易造成骨折,進而影響行動力與生活品質。維持骨密度不只是預防骨折,更是保持自理能力與活動力的關鍵。

二、骨質流失的常見原因

骨質流失往往不是突然發生,而是長期生活習慣累積的結果。
主要因素包括:

  • 鈣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

  • 久坐、不運動

  • 高咖啡因飲品攝取過多

  • 抽菸、飲酒等不良習慣

改變日常的飲食與作息,就能有效延緩骨質流失。

三、骨質營養四大關鍵

1. 鈣質:骨骼的主要原料
補鈣是最直接的方式。乳製品如牛奶、羊奶、優格、起司,都是良好的鈣來源。海鮮類如小魚乾、鮭魚、牡蠣也能補充鈣質。素食者可從黃豆、豆腐、豆漿、芥藍、地瓜葉、海帶等蔬食攝取。

2. 鎂與鋅:骨骼修復的幫手
鎂能幫助鈣質代謝與吸收,鋅則參與骨質修復與肌肉維持。堅果、全穀、海鮮是同時富含鎂與鋅的好選擇,能雙重補強骨骼健康。

3. 維生素D:讓鈣真正被吸收
維生素D是鈣吸收的關鍵。主要來源包括魚類(鮭魚、鯖魚、沙丁魚、鱈魚)、蛋黃、牛肝、雞肝與魚肝油。由於食物攝取量常不足,適度日曬是最自然的補充方式,每天曬太陽10至15分鐘即可。

4. 蛋白質:撐起骨架的基礎營養
蛋白質是維持肌肉與骨骼結構的重要成分。一般成人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1.0至1.2克;運動者與長者則可提高至1.2至1.5克。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交替攝取,能讓營養更完整。

四、打造「硬骨頭」的四個重點

  1. 鈣質來源:牛奶、起司、豆腐、地瓜葉

  2. 鎂與鋅:堅果、全穀、海鮮

  3. 維生素D:日曬搭配魚類、蛋黃攝取

  4. 蛋白質:每日攝取量達體重每公斤1克以上

小結|從今天開始,為骨頭加分

骨質保健不是老年才需要的事,而是「現在就該開始」的日常功課。只要從飲食做起,補足關鍵營養,再搭配規律運動與適度日曬,就能穩固骨本、延緩流失。讓骨頭有力,行動不受限,健康不只是今天,更是為未來存的一份底氣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