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齡不等於衰退:如何透過復健訓練逆轉肌少症風險?

許多長者面臨「走不遠、提不動、站不起來」等狀況,常以為只是自然老化的結果,但實際上可能是肌少症的早期徵兆。肌少症不是無法避免的命運,而是一種可以透過復健訓練逆轉的身體警訊。

一、肌少症不只影響身體,更影響心理與生活
肌少症是指肌肉質量與力量的異常下降,常導致行動緩慢、跌倒風險升高,甚至影響獨立生活能力。不僅如此,它也會帶來心理壓力與自信心下滑,造成社交退縮與生活品質下降。
📍自我檢測與預防

  • 定期注意自己從椅子上站起的時間和走路速度,評估自己的身體素質是否下降的過於迅速。
  • 肌少症早期介入最有效,50歲後就開始肌力維持訓練,提早預防病症找上門。

二、打造居家復健角落,不出門也能有效訓練
很多人在進行復健訓練時常常會有一個疑問,在家也能做嗎?當然可以!只要有一張穩固的椅子、一條毛巾或彈力帶,你的居家空間也能變成復健工作坊。
📍推薦動作

  • 椅子坐站練習: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慢慢從椅子站起再坐下。
  • 彈力帶手臂伸展:雙手握住彈力帶,手臂平舉向外拉開。
  • 站立膝蓋抬高與平衡練習:單腳站立,另一腳抬起膝蓋維持平衡5秒再換邊。

💡建議:每天可安排15~30分鐘固定時段訓練,建立好的復健習慣。

三、肌少症預防黃金法則:三分運動、七分營養
很多人做了一段時間的運動發現效果並不顯著,進而產生想要放棄訓練的念頭,但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營養沒跟上。預防肌少症的黃金組合是「復健訓練+營養攝取」雙軌並行。
📍營養補充指南

  • 每公斤體重建議攝取1.2g蛋白質,例如60公斤者每日需72g。
  • 補充優良的蛋白質,如豆漿、雞蛋、魚肉、希臘優格等。
  • 搭配維生素D與鈣質攝取,有助肌肉收縮與骨骼健康。

💡小提醒:長輩若食慾不佳,可使用蛋白粉或營養品輔助補足。

結語|老而不衰,從復健生活開始
年齡無法停止,但肌肉可以維持!不論你是剛退休的健康族群,還是已出現輕微行動困難的高齡者,只要願意從今天開始進行復健訓練,就能逐步改善肌力、平衡感與整體生活品質。別讓「肌少症」成為生活品質的終結,而是讓「復健訓練」成為新生活的開始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